國家地理攝影班。讓快門留下的不只是影像。
只要是攝影愛好者,不限經驗、設備都適合參加國家地理攝影班,學習職業攝影師如何構思一個畫面、一個創意或是一個拍攝專題,然後才是加強技巧及設備。課程中除了學習基本的攝影概念,透過老師在外拍現場的指導,運用鏡頭去發掘部落隱而不顯的美景、記錄原民朋友真誠熱情的瞬間,讓這些感動的留存,變成一張張精采的圖像畫面。拍攝結束後,將進行點評活動。邀請所有學員挑選數張照片、和其它朋友分享並交流拍攝觀點,再經由老師的建議和指導,來精進個人的攝影技巧。
只要是攝影愛好者,不限經驗、設備都適合參加國家地理攝影班,學習職業攝影師如何構思一個畫面、一個創意或是一個拍攝專題,然後才是加強技巧及設備。課程中除了學習基本的攝影概念,透過老師在外拍現場的指導,運用鏡頭去發掘部落隱而不顯的美景、記錄原民朋友真誠熱情的瞬間,讓這些感動的留存,變成一張張精采的圖像畫面。拍攝結束後,將進行點評活動。邀請所有學員挑選數張照片、和其它朋友分享並交流拍攝觀點,再經由老師的建議和指導,來精進個人的攝影技巧。
藉由工作假期活動認識部落、與部落朋友一起工作,深入了解在地觀看事物的角度與觀點,如果沒有一起揮灑汗水,一起經歷日升月落的更迭,就不會發覺獨特的美。藉由攝影者踏實認真的付出,而使部落朋友自在分享與我們交換看世界的眼睛,讓珍貴的自然與人文風景成為攝影者的題材,留下觀看奇美部落獨特的視角與紀錄。
Tatadok(達達鹿)是阿美語順流而下的意思。
沿著秀姑巒溪向下,來到山谷裡隱蔽的現代桃花源,整個奇美部落,就是一座活的博物館。
守根、固本,奇美部落守護著文化精神,試圖在現代衝擊與傳統生活中取得平衡。
要進到山谷中的奇美部落,有兩種方式:一是走瑞港公路,另一個,具有特別文化意義的,是走奇美部落的水上思路,用泛舟的方式,順著秀姑巒溪而下。
這一次,我們選擇直接用文化泛舟Tatadok的方式,認識奇美部落。
不同於一般泛舟活動強調驚險刺激的速度感,奇美部落的Tatadok,讓泛舟慢、慢、來。
奇美部落依傍著秀姑巒溪生活,在這條溪流與溪畔,留下許多文化痕跡,發展並逐漸形成現在生活的樣貌。這條台灣東海岸的水上思路,將部落生活中的撒網捕魚、野炊、觀察自然氣象的種種生活智慧,融合其中,既有急流泛舟的驚險刺激,更能深度體會秀姑巒溪之美與奇美部落的文化生活,沿溪水而下,如同穿越時光隧道,耳聞奇美故事,眼觀秀麗山水,讓身、心、靈在天地間洗滌充電,感受俯拾皆美之境界。
就讓我們先從文化泛舟Tatadok開始,一步步走近奇美,踏入奇美生活吧!
奇美部落,隱蔽於層山疊巒之間,易守難攻的位置,讓此地保留有迷人的景致,更帶著神秘又濃重的文化色彩。阿美族語中的奇美,寫作「Kiwit」,指的是「海金沙」這種植物,質地堅韌,生命力極強,也被運用在部落的日常生活中,因此,Kiwit是海金沙,更是奇美草,當然,也象徵著奇美部落的強韌精神。 因應地理位置,奇美部落善用秀姑巒溪的資源,撒漁網、放蝦籠、製作石頭火鍋,跟自然一起和諧生活。除此之外,依舊遵循年齡階層的傳統文化,在捕魚祭、抓級長、傳統家屋的建造中,都還在奇美部落持續發生。 我們也將一起學習秀姑巒溪畔的生活,並透過文化紀錄影像的解說,建築、器物的導覽,更深入了解部落。
部落生活裡,每戶人家都有一座爐(parod),傳統以三顆石頭排列成三角形,製作成三石灶,穩固的撐起煮食架,讓鍋子不容易翻倒,缺一不可,象徵著撐起一個家的概念;老人家也時常以此訓話,家中兄弟要同心協力將家撐起,少一個都不行,媳婦來到這個家庭也將成為其中一份子,就像三石灶的其中一顆石頭。從家中的爐灶,可以窺見阿美族的社會組織架構,是緊密相互依靠的,也帶來溫暖團聚的意義,形成了每個家的想像。 部落將帶著志工們一起撿拾石頭,砌成圓形的爐parod,在奇美的露營區旁,這三座由志工與部落共同協力建造的爐灶,未來讓來到部落以及露營區的人們,可以圍坐在此,烤火、烤肉,團聚一起感受溫暖人情,瞭解部落爐灶的文化意義與故事。
9/30-10/3,「027一起Tatadok奇美x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班」,讓我們一起來造爐(parod),大家像家人圍坐一起,度過最溫暖的部落日常。
傳統建築裡頭,房屋中間絕不會少了一口爐灶;運用石頭堆疊成三角架狀,用來火烤悶煮。從大自然中撿拾而來的石頭,砌在一起,匯聚成一股溫暖的力量;鼎立的石頭們,光是單獨一個,可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,但是當三顆石頭匯聚在一起,就成為堅強的力量,就像是家人們緊密攜手,缺一不可。
傳統建築從自然中取材,爐(parod)的建造工法也是一樣,就地採集或撿拾可用的素材,依傍著秀姑巒溪的奇美部落,也就近採集撿拾溪旁石頭,用作砌建爐灶的材料。砌石的時候,兼顧穩固平衡以及美感,讓實用功能與自然之美可以並存。
砌在露營地旁的爐(parod),將要成為旅人們烤火取暖、烤肉同享的地方;燒起炙熱溫暖的火光,讓大家圍坐在一起,像是家人們團聚,分享生活,天南地北聊天,透過這座爐(parod),傳達出部落日常生活的閒適自在與分享精神。
Tatadok(達達鹿)是阿美語順流而下的意思,不同於一般泛舟活動強調驚險刺激的速度感,奇美部落的Tatadok,讓泛舟慢、慢、來。沿途的歷史講古、生活痕跡,展現出的文化精隨,才是奇美部落Tatadok與眾不同的地方。急流泛舟的驚險刺激還是有的,但更不容過的撒網捕魚、就地野炊,更迷人、更難忘。
奇美部落的傳統家屋得以建造,來自於部落的齊心協力。以藤、竹為主要建材,依循傳統工法,耆老們帶領大家,動員年齡階級,以傳統工法建造。從建造的想法開始,印證奇美部落的精神在於文化。對於文化的自豪、堅持與傳承。如今,我們可以在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家屋中度過幾宿,體驗傳統生活。
阿美族的飲食文化,深刻展現生活智慧,就地取材的原則下,使其發展出既注重新鮮原味,又能自由揮灑的料理方式。將採集來的野菜加上醃製3天的豬肉以大鍋湯的方式烹煮,著名的八菜一湯經典料理,讓大家一嚐部落原味。
用檳榔鞘製作成食器,或者運用五節芒草編織成包裹著鮮魚烹煮的容器,都是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;尤其奇美部落獨具特色的芒草煮魚法,除了運用芒草編織,在烹煮時候更能保持魚肉完整,留下鮮甜美味。
奇美部落獨特的地理位置,在溪谷環繞之間,不僅可以欣賞到秀姑巒溪美景,還可以細究溪中岩石與山脈肌理,更可眺望蜿蜒溪水與聚落田地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就讓部落朋友帶路,讓我們發掘絕佳攝影點,留下令人驚嘆的山川之美。
*主辦單位有權視當日部落環境及現場狀況調整課程及拍攝內容。
奇美部落擁有豐厚的人文內涵,在部落裡頭,如果沒有人帶路,可能不能了解傳統器具製作的意涵與方法、運用自然的竹、藤、檳榔等編織與製作,成為生活實用的器物。在地的部落達人也將分享部落依傍秀姑巒溪的生活,在溪邊撒網、放蝦籠,讓我們記錄下土地正在孕育的生命力。
*主辦單位有權視當日部落環境及現場狀況調整課程及拍攝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