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客的馬遠人,喜歡跟大家分享,無論是飲食、音樂或者他們日常休憩、玩耍的地方,更或是震懾人心的獨特景觀,他們從不吝嗇,也因此,召集志工們一同修築通向秘境的步道,讓大自然餽贈給部落的秘密休憩處「aluan」,也成為與朋友們共享的美麗禮物。
花蓮唯一丹社群布農
在花東縱谷最北端的馬遠部落,是花蓮縣萬榮鄉裡的布農族聚落,馬遠人從丹大遷徙而來,是花蓮唯一的丹社群布農族,他們最大的特質是分享,最擔心來訪的客人吃不飽、不快樂。從服飾上,就可以明顯看出丹社群布農族與其他布農族的不同,黑色作底,在領口滾上四色紅、藍、黃、白;在語言上,丹社群的布農族也自有特色,說話特別輕柔和緩。漫步馬遠部落,方格型規劃建造的村落房舍,整潔美麗,大自然生氣盎然,遷徙的歷史文化,還刻劃在耆老記憶裡,也化為大樹、植物、花草,融入在生活空間中。
音樂,唱出自然脈動與人文涵養
馬遠部落的音樂文化豐富而迷人,傳統音樂描述著遷徙過程,祖先一路走來的歷史故事。生活裡,祈禱小米豐收歌(俗稱八部合音)有著繁複和音,因著生活勞動與節氣農作而生,多聲部的唱和,引人入勝;搗小米的杵音,更是以前布農人收成時候,輪流換工到各家,長短不同的木杵搗米發出不同聲響,成為歡愉的豐收之聲。聽杵音響起,聽他們引吭高歌,就像回到山林,最深刻而原始的呼喚,這是來自自然界的脈動,響徹天地之間。
築手作步道,通往最美的秘密
穿過部落菜園與農地,往山的方向去,陡坡上升後,是高聳岩壁,宛如電影阿凡達般的秘境,有棵巨大榕樹盤根錯節,錯落的氣根牢牢抓住土地,形成迷幻場景。部落的老人家們說,這是兒時的遊樂場,時常在這裡休息或玩耍。布農語稱休息的地方或不公開的秘密之地為「aluan」,這裡,就是馬遠部落最美的秘密之境。而這次,將要在大家的雙手中,為秘境築出自然步道,讓原本窄小、崎嶇的道路更加平緩安全,讓大家走過步道,在這渾然天成的景致中,分享布農文化與生活。
7/13(五)到7/16(一),一起aluan馬遠,好客的布農人,等你一起來手作步道,一起分享部落的秘密休息地!
工作內容與意義
-
-
通往秘境大樹的路崎嶇不平,岩石與泥土交疊,許多地方更滿布濕滑的青苔,,陡峭的邊坡,部分路段狹窄的只能一人通過,要一窺秘境之美,不容易也不安全。透過專業顧問的教學帶領部落與志工們一起施作,以最符合天然環境的方式,修築步道,改善這條路徑。
-
長期耕耘環境步道,協助培訓千里步道志工的李嘉智老師,豐富的手作步道施作經驗,以及對於生態環境工程的專業,將帶領志工們以尊重自然、合乎實用的方式,手造馬遠部落秘境之路。
工項難易指標
上山下海指標
餐具
水瓶
個人藥物
防曬
雨具
防蚊
身分證健保卡
盥洗用具
個人衣物
睡袋
包覆性水鞋
手電筒
換洗衣物
雨鞋
禦寒衣物
特色活動
-
部落靜境,樹與水的魔幻景點
媲美電影的神祕景色,偌大的榕樹生長在此,盤根錯節如同阿凡達的魔幻,而另一處,沁涼溪水閃耀著藍綠色寶石般的光芒,乾淨的水域可以看出在地人對環境的尊重與保護,也是在地人盛夏之際避暑的好去處。悠閒徜徉部落靜境,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。
-
悠遠杵音,文化傳統的呼喚
杵音,悠遠的聲響,來自布農族搗小米時候,木杵在石頭上敲擊出的樂音,是工作的節奏,也是生活的韻律,後來,使用六到十支木杵進行合奏,成為現行的杵音。馬遠部落杵音的獨特面貌,是部落引以為傲的傳統,在部落慶典或祭儀前,更是傳遞訊息的信號,每當木杵合奏時,部落大事就要展開了!這次,志工們也將學習杵音,用心感受布農文化的呼喚。
-
布農人的土地鮮食
土地裡的根莖類,南瓜、地瓜,土地長出的小米,採集竹子製作成竹筒飯,這些都是傳統的布農飲食,也是馬遠部落家家戶戶餐桌上可見的食材。而自家種植的蔬菜、養的雞,新鮮、天然,原味就最迷人。包裹起布農人吃的土地鮮食,做成獵人的飯包,一起在這塊美麗土地上享用。
-
跟著布農人做樹繩
縱橫山林的布農人,取構樹樹皮,敲打後取出纖維,捻成線,再以三股編成繩子。運用山裡的竹、藤或大石板做陷阱時候,以樹繩綑綁加固,獵捕小型鳥類或竹雞。一起學習傳統布農獵人的技能,體驗與自然共生的智慧。
-
日出縱谷,竹林里的五感體驗
站上馬遠部落的制高點,俯瞰整個花東縱谷的美景,看晨曦升起,灑落金黃光芒在縱谷平原上,天氣好的時候,甚至可以看見花蓮市區。前人的足跡,就在現在箭竹林生長的地方,在這裡,聽風拂竹林的聲響,看自然變化的面貌,習唱部落採箭筍時的歌謠。
-
漫步馬遠部落
騎著自行車,讓愜意的風將大家吹進與世無爭的馬遠部落裡,從布農畫曆感受部落生活,隨著季節更迭而忙碌的作息,不同時節的作物與祭典,是順應自然而生的生活哲學,聽部落朋友分享,布農族的傳說與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