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谷選物專欄

封存自然之味,品嚐這一季的溫暖——縱谷選物限定,傳遞來自山海之間的禮物

首頁/專欄文章

旅行的意義千百種,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?縱谷原遊會邀請你走進花東縱谷部落,用最療癒的方式探索未知、發現自我。透過春夏秋冬的活動,讓你用放鬆、感受、分享、探索四種部落生活概念,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愉悅。來吧,踏上這段充滿驚喜的旅程,讓每一次出發都成為珍貴的回憶,在花東縱谷尋找屬於自己的療癒之道。


在某些文化裡,擁有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「占有」,而是在於「分享」。20 世紀初,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・莫斯(Marcel Mauss)在研究太平洋上的「庫拉交換(Kula Exchange)」時,發現了一種超越物質的分享文化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特羅布里恩群島,有一種珍貴的貝殼首飾,這些首飾並不特定屬於某個人,而是在適當的時機被贈送,不斷流轉到新的人手中。因為在當地的文化中,唯有給予,才能讓關係生生不息。

在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中,也充滿了這樣的精神。布農族的共食文化,讓餐桌不只是進食的場域,而是情感流動的橋樑。每一次圍坐共享,都是連結與歸屬的象徵。阿美族的狩獵傳統,則體現了「分享獵物」的信念,獵人不獨享豐收,並且優先將獵物送給長者與族人,確保部落安穩與互助的生活模式,得以延續。

這樣的價值觀,就是「縱谷選物」想要讓你感受的溫暖。每一份來自部落的禮物,都承載著自然與人情的厚度,靜靜等待著被傳遞到懂得珍惜的人手中。



【一瓶果醬,滿載家鄉風味的縮影】


在都市長大的人,總有那麼一刻,會對「家鄉」產生新的想像。對於汪來說,這樣的時刻來得突然,卻又順理成章。她的母親來自布農族部落,但她在台北出生長大,對部落文化的印象,更多來自於家中長輩的回憶與片段故事。直到疫情來臨,她選擇回到花蓮,這片土地的味道、部落的生活方式,才真正進入她的生命,並在不經意間,發展出屬於她自己的故事。

「原本只是想短暫停留,沒想到就這樣待了下來。」汪笑著說。疫情期間,她來到花蓮,原本只是想調整步調,卻在這裡發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。與都市的緊湊相比,部落的日常充滿土地的節奏,這種親近感讓她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歸屬。不過,真正讓她決定留下來的,是一場關於水果的「意外」。某天,她意外接手了一批即將過熟的芒果,因為不想浪費農民的心血,於是動手熬製果醬,並分享給鄰里朋友。沒想到,這個小小的舉動意外獲得熱烈回應,大家紛紛詢問:「這個果醬可以買嗎?」、「有沒有其他口味?」這時她才驚覺,原來這些來自花東的水果,能夠透過不同方式保留風味,甚至成為一種與人連結的媒介。



創立「花子好食」汪發現自己不只是做出一種食品,而是進一步理解這片土地,並重新認識部落文化。「我發現,很多長輩口中的風味,是都市裡難以找到的。」她開始尋找部落中特有的香料與食材,例如布農族常用的土肉桂、山胡椒等,並將它們融入果醬中。這些食材不只是風味的調和,更承載著當地的生活智慧與傳統。「對我來說,這一切不只是單純的創業而已,而是更私密的認識自己、認識土地的過程。」

在製作果醬的過程中,她與部落長輩有了更多交流,也開始理解「分享」對部落的意義。在布農族的傳統裡,食物不只是用來果腹,而是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。「長輩們很自然地分享食物,就像分享故事與記憶一樣。」她笑著回憶,一年年累積下來的小細節,讓她感受到自己漸漸的不再只是個外來的創業者,而是被部落接納的一份子。

【檸檬綠,成為遊子最想念的顏色】


有些人離開家鄉,尋找新的可能;有些人回到家鄉,發現真正的歸屬。阿茹是後者。她的故事,就像檸檬樹的成長,需要時間適應環境,但終將結出獨特的果實。她在台北長大,從小在都市裡接受教育、追求機會。原本,她只是在疫情期間協助母親處理家中的檸檬園,沒想到,這次回歸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,讓她選擇留下來,並創立了「舞賽檸檬」,以一瓶瓶手作檸檬膏,將家鄉的風味與故事傳遞出去。

「我很小就到台北,只有寒暑假才會回部落。」阿茹回憶,部落對她來說曾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。在台北,資訊豐富、生活便利,但她漸漸感受到與文化的疏離。「小學時還有機會學習阿美族的歌謠和舞蹈,但到了國、高中,這些文化幾乎消失在生活裡。」她說道,原住民身份在都市裡變得稀少,文化的學習也不再是日常的一部分。她的內心逐漸產生了分歧感:她是阿美族人,卻對自己的文化了解有限;她在都市生活多年,但始終覺得自己像個異鄉人。這種身份的模糊,直到她選擇返鄉後,才開始慢慢釐清。

阿茹的父母親,在十多年前便開始在家鄉種植檸檬,這片果園一直是家庭的一部分。但阿茹真正投入,卻是從疫情期間開始。「當時工作上有空檔,我開始關心家裡的檸檬產量,並試著把它們做成檸檬膏、檸檬汁⋯⋯放到網路上販售。」那些本來可能過熟、甚至被浪費的檸檬,在她的手中變成了受歡迎的商品,而這個契機讓她開始思考:「如果這片土地可以提供這麼好的農產品,那我能不能為它做點什麼?」於是,她決定回到部落,全心投入農產加工,並將品牌命名為「舞賽檸檬」,「舞賽」是母親的名字,這不只是商品,而是一個家庭的記憶,也是一種文化的延續。



對阿茹來說,「舞賽檸檬」不只是販售農產品,更是一種與自然共存的態度。「我們的檸檬園不用農藥、不施化肥,而是靠天然的發酵果皮製成有機酵素來滋養土壤,這其實跟阿美族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很像。」她解釋,部落裡的長輩習慣珍惜土地,會利用天然方式來維持農作的健康,而這種做法,她也希望能在自己的品牌裡延續下去。

返鄉後,阿茹感受到的,不只是土地的變化,還有部落文化的重新連結。「剛回來時,很多事情都不熟悉,但部落的長輩很願意提供幫助,無論是栽種的技術,還是市場的經驗,大家都樂於分享。」她說,這種互相扶持的氛圍,讓她重新認識阿美族文化的核心——分享。這種精神,並不是口號,而再平凡不過的日常。在部落裡,沒有人會認為什麼事情只是「自己家的事」,無論喜怒哀樂、好事壞事,都是整個社群的共同責任。「我不知道這趟旅程最終會走到哪裡,但我知道,這片土地給我的一切,已經足夠讓我前行。」她微笑著說道。

【吃一口,就能感受來自部落的心意】

從最初的嘗試,到如今品牌逐漸穩定,汪與阿茹各自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,找到了值得傳遞的風味與故事。

汪研發出多款特色果醬,每一款都凝聚了部落與土地的記憶。她特別推薦山胡椒柑橘果醬,這款果醬將柑橘的酸甜與布農族特有的山胡椒香氣結合,帶來層次豐富的風味,無論搭配吐司、優格,甚至用來泡茶、調酒,都能創造新的驚喜。她說,果醬製作雖然看似簡單,但每一罐都經過細緻的工序,確保水果的風味能夠完整釋放。「這些果醬的風味會隨著季節變化,因為我只選擇當季的過熟果。」她希望,當人們打開果醬瓶時,能夠品嚐到「這一季的味道」,感受到土地的呼吸與變化。

而對阿茹來說,返鄉之後,她也開始尋找一種能夠延續母親心血的方式。從家裡的檸檬園出發,她開始研發出檸檬膏。檸檬膏保留了檸檬最純粹的香氣,還能直接沖泡飲用、入菜、製作甜點,讓這片土地的味道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。「它比一般的果醬更濃縮,全程不加水,經過 12 個小時的慢熬,完整保留檸檬的風味與營養。」她相信,這樣的製作方式,能夠讓檸檬的價值被延續,讓這些來自部落的農產品,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裡。

如今,當她們站在果醬鍋爐旁,或是在檸檬樹下整理枝葉,這一切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製作與耕種,而是一種回應——回應她們對土地的探索,回應部落長輩的智慧,也回應她們對家的全新定義。「這些味道,不只是來自水果,而是來自人與土地的關係。」她們說道。

每個地方的味道,都承載著一種生活方式。對於花東部落的族人來說,這份味道來自山海的滋養,也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分享。從串連自身布農族文化的果醬,到阿美家族守護的檸,每一口都是土地與時間的凝聚。為了讓更多人一次品嚐來自縱谷的經典風味,花子好食與舞賽檸檬特別推出山胡椒柑橘果醬與檸檬膏的組合套裝。​每組包含 50ml 的試吃罐,方便攜帶與分享。​無論是搭配早餐麵包,還是下午茶點,這些美好的食物都能是味蕾最好的驚喜。​而且這次的組合套裝,特別採用限定包裝設計,靈感來自花東的地景與部落物產。​包裝上融合了當地的自然元素,在品嚐美味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花東土地的溫度與文化。​

花東的四季更迭帶來不同的風味,每一批手作果醬與檸檬膏,都只取當季最好的食材,錯過這次,也許要等到下一個豐收的季節,才能再品嚐到同樣的美味。

你好,歡迎來到縱谷原遊會


旅行不僅是腳步的移動,更是心靈的療癒與重塑。
縱谷原遊會,以部落生活為概念,提供各種生活提案——你可以透過旅行,走進部落的生活日常;也可以將部落的溫度與力量,放進你的生活日常中。
今年,歡迎你在最喜歡、舒服的時節,走進花東縱谷的土地,融入部落族人的生活,找到心靈的平靜與滿足。
來吧,來縱谷原遊會,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片美麗的土地,每一刻都充滿了感動與啟迪。讓花東縱谷的美麗與部落的哲學,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,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你心中最珍貴的記憶。

專欄文章出處: 轉截自every little d
https://everylittled.com/feature/eastlongitudinalvalleytour/192685

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廣告